前院的伙食不好,黑面饼子现在不吃了,但玉米饼子和玉米野菜团还是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,白面馒头和大白米饭也就一个月一到两顿。
杨老太对林淼保持着偏心的态度,每天都会给她准备一份细粮当主食,但被林淼阻止了,她不想搞特殊,只要卫生,粗面杂粮无所谓。
因此,林家众人对她更是死心塌地,事实上,姐弟妹四人经常在后院加餐。
林淼:入乡随俗是应该的,那也不是明明有福享硬吃苦的道理。
重建的牛棚和猪圈是分开的,林淼为了自己挖地道能轻松点,选址是与她住的后院柴房平行的位置,这样能少挖弯路。
为了确保方向和距离,白天偷偷拿出指南针确定方向,半夜拿卷尺一次次做测距,寒冷的冬天,搞的一身汗,还要小心被人发现。
报恩这活有点累,等报完恩,弟妹成年,她必须潇潇洒洒走遍祖国大好河山。
上工的铃声响起,大队长把今天的工作交给小队长,小队长再交代给社员。
施工小队聚在老牛棚,大桌上放着图纸。
燕村长在服役期间是工程兵,对建房子这活,熟。
老牲口院的将来是草料仓库,这也是四人一票通过的。
林淼对这样的决定两百个满意,这也是她提议的。。
这样一来,押送下放人员来的人就不会觉得条件太好,再折腾住处。
红砖青瓦已经交了定金,梁柱板和黄泥砖等已经从各家各户征收完毕,全堆放在空地上。
林淼指着她住的后院说:“燕村长,新牛棚用来住人的房子和我家后院房子要对齐,这样好看。”
内心却在腹诽:这里可是我精挑测量的位置,距离自家柴房大约一百米左右,呈现平行距离,这样挖地道时省事。
燕村长点头肯定林淼所言:“淼丫头说的是,按她选址挖地基。”
内心在蛐蛐:出钱的是祖宗,说啥都是对的。
第一铲燕村长说什么都让林淼挖,林淼傻笑接下,她也怕别人挖错,自己动手开挖做过记号的地方,然后继续傻乐把铲子还给燕村长,然后像个监工一样来回溜达,生怕挖偏。
第一天就把地基全部挖完,包括猪场。
猪场规模是按市里养猪场建的,所需金额让三位大队领导直咂舌。
因此,林淼跟个监工晃荡也没人敢说闲话。
燕村长的小儿子带着战友过来帮忙,刚靠近,眼尖的晏沐栩就看见了林淼。
他拉了拉燕南卿的衣袖:“看见那个小姑娘没,抬车的人就是她。”
燕南卿细细观察,这长相与沐栩描述的一般无二,难道她真的力大如牛,堪比李元霸。
两人靠近,干活的汉子们与燕南卿打招呼:“南卿啥时候回来的。”
燕南卿:“昨天回来的。”
另一汉子问:“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。”
燕南卿:“这次回来住一个星期。”
一问一答,燕南卿就到了亲爹跟前,抢过亲爹的锄头就刨地,看了眼林淼问:“爹,这小丫头谁家的?”
燕村长扶着老腰捶了捶,“这是你大俊叔家的亲闺女。”
“亲闺女?”
看见儿子一头雾水,就简单说明了两个孩子抱错的事情,现在各归各位。
另一边,晏沐栩已经晃荡到林淼跟前搭讪。
“小同志,又见面了。”
看着他的嬉皮笑脸的贱样,林淼就嫌烦。
不理她,看了看手表,已经十点半了,林淼走到燕村长跟前说:“燕村长,我去给做饭去了。”